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学党史 办实事 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发布日期:2021-06-28 16:35 来源: 安徽省医保局编辑:市医保中心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学党史 办实事

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今年以来,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党组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践行初心使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上下联动,精心组织,认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务实的举措为参保群众办理一批实事好事,切实把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成果,开创了全省医疗保障工作新局面。

一是完善门诊慢特病管理制度,促进医保待遇更加普惠。

今年4月,制定《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病种目录(试行)》,统一全省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和管理政策,在全国率先探索明确门诊慢特病病种准入办法。在原城乡居民医保慢特病47个病种的基础上调整增加至63个病种,并统一了认定标准、编码。对照国家新版药品目录,增加了特发性肺纤维化等新增病种的用药目录,增补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在现行目录基础上,又增加药品346种,有力促进了国家谈判药品落地。同时,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慢性病门诊用药目录进行合并、调整与补充,形成全省统一的用药目录,让参保群众有更多用药选择,减轻他们的用药费用负担。

二是解决跨省异地就医“待遇差”问题,促进医保待遇更加公平。

今年4月,印发《关于探索解决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待遇差”的通知》,对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确有明显“待遇差”的,启动待遇测算,给予补差报销,确保补差后的待遇水平接近或不低于我省医保报销待遇水平。同时广泛宣传、解读异地就医政策和办事流程、注意事项,切实提高广大参保群众政策知晓度。对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群众,进行“温馨提示”,主动讲解“待遇差”产生的原因及补差申请流程,确保参保群众懂政策、会办理,能结算、结算准。

三是建立国家谈判药品“双通道”保障机制,更好地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今年6月初,省医保局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全省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通知》,建立“双通道”供药保障机制。通过不断完善体系建设,细化政策举措,解决国谈药品“进院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群众获得国家谈判药品的可及性。全省已纳入“双通道”的药店有257家,其中市本级112家,县区145家。参保患者在“双通道”药店购药报销共63436人次,产生的医药费用共计9171.97万元,医保基金支付5629.38万元,报销比例61.38%。

四是打通职工医保省内异地定点药店刷卡结算通道,让参保患者在异地定点药店购药结算更方便。

今年4月,省医保局联合省财政厅印发《关于省内异地定点零售药店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直接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统一全省异地定点零售药店直接结算的医保结算政策、业务经办流程、信息系统标准、定点医药机构监管和资金清算流程。同时,加强部门间协作,会同财政部门对异地就医省级周转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优化,实行异地就医住院、门诊、门诊慢特病、定点药店按月同步结算、清算。5月25日,随着宣城市城镇职工钟某在合肥市实现首笔省内异地定点零售药店刷卡购药结算成功,标志着安徽省省内异地定点零售药店直接结算业务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全省所有地市共13170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异地药店直接结算业务,共通过刷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直接结算6506笔,结算金额66.6万元。

五是推进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一网通办”,让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办理更便捷。

省医保局积极主动与长三角地区医疗保障部门沟通协调,推行长三角地区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一网通办”。通过系统开发、平台对接、联调测试,5月27日,省直医保率先实现长三角地区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一网通办”。当日,因工作从安徽调动至江苏徐州的闫先生登录“皖事通”APP,短短几分钟完成首例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一网通办”。如今,参保人员只需登录“皖事通”APP或安徽政务服务网,输入转入地、转出地信息,即可办理长三角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现“掌上办”、“网上办”、“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申请成功的办件通过平台发出,转入转出经办机构双向流转办理,整个办件过程流转顺畅,办理时限大幅缩短,办事进度全程可查。

六是探索大型医用设备招采方式改革,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今年4月份,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控制医疗成本为重点,在全国率先探索产品分层、医院分级、项目分包、价采合一的“三分一合”采购模式。通过完善分类统一的大型医用设备采购制度规则、技术标准、数据规范,规范大型医用设设备集中采购行为,推动大型医用设备阳光交易,着力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有效保障采购质量,降低采购价格,从而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今年以来,全省累计组织8个批次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涵盖64排CT、1.5T/3.0T磁共振等设备45台,涉及全省37家公立医疗机构,采购总金额达4.43亿元,与医院预算控制价相比节约1.9亿元,节资率30%。

七是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实现“看病不带卡,只需医保码”。

今年以来,组织合肥市医保局、安医大一附院、中科大一附院以及第三方渠道,开展医保电子凭证在医院场景下全流程试点应用。参保患者通过医保电子凭证就可以在试点医院进行预约挂号、缴费扣款、医保结算、检查检验以及药房取药,实现“看病不带卡,只需医保码”建设目标。截至5月底,全省累计有3405.40万人申领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51.46%,激活量、激活率均排名全国前三;累计开通医保电子凭证扫码结算功能“两定”医药机构3.58万家;医保电子凭证累计结算3940.30万笔,结算金额43.75亿元,支出医保基金35.75亿元。

八是增设“互联网+医保”服务项目,支持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新模式。

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设立同步远程病理会诊、非同步远程病理会诊、远程会诊、远程中医辨证论治会诊、影像远程诊断、影像远程会诊、同步远程交互式影像会诊和互联网(远程)复诊诊查费等 8 个“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全力支持医疗机构打造“线上+线下”双轨并进、资源互补的诊疗服务新模式。“互联网+医保”的实现,既减少疫情期间医院就医人员接触和聚集,避免交叉感染,降低疫情扩散风险,又能使边远和贫困等地区群众在本地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还让参保患者避免了挂号、排队候诊和去医院看病路途奔波之苦,也减少了他们的食宿、交通等费用,切实减轻参保患者的经济负担。

九是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救命钱”。

深化医保基金监管制度改革,织密扎牢基金监管防护网,拉紧医保基金安全带,通过构建监管长效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共治、实施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举报奖励、建立典型案件“曝光台”,持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三假”专项整治和存量问题“清零行动”,基金跑冒滴漏乱像得到有效遏制。今年以来,各级医保部门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961家,处理协议医药机构336家,其中暂停协议43家、解除协议2家、移送司法处理10家、移送纪委监委1家、公开曝光280家,追回医保基金4686.78万元。

十是加强行风建设,促进医保公共服务更加便民高效。

省医保局印发《关于做好医疗保障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的通知》,组织全省各类医保政务服务平台开展医保政务服务“好差评”活动,健全完善医疗保障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体系,切实做到每个政务服务事项都可评价,各类医保政务服务平台和工作人员都接受评价,每个差评都得到整改。全面实施医保公共服务综合柜员制,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一站式、一窗式模式。进一步精简办理材料、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推行一次告知、一表受理、一次办好以及“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制”,积极实现一网通办、一站式联办、一体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