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一具有承上启下意味的重要节点上,在两会期间中医药领域的代表委员们话民情民意、提建议良策、谋发展前景,让决策与民意同频共振。他们纷纷表示,要加快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文化价值,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自觉在大局中进一步找准中医药工作的定位,提升中医药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和显示度。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发展,砀山县医保局采取以下措施:
一、扩大医保定点覆盖,优化中医医保支付
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及时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确保更多中医药服务可及。继续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实施中医病种按病种分值付费,优先把国家发布的中医优势病种建议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建议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二、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彰显中医服务价值
建立目标导向的中医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机制,优化现有中医价格项目,并对来源于古代经典、疗效确切的中医传统技术简化新增价格项目审核程序,且提高部分中医特色优势诊疗项目的服务价格,体现中医医疗服务价值。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应用,助力特慢病防治成效
鼓励定点医疗机构在其诊疗范围内承担医保门诊慢特病的诊疗,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特病防治中的作用。向上级部门建议对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如慢性病、康复期疾病)实行差异化报销,将中医诊疗项目报销比例提高至与西医持平。
下一步,砀山县医保局将持续强化政策协同,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产业标准化建设、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精准发力,推动中医药从“政策红利”向“制度红利”深化,为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