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政策解读

【高耗集采】金维加:改革无禁区越难越向前

发布日期:2021-12-01 16:08 来源: 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编辑:szybj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广为诟病。安徽省医保局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破冰、破堤、破圈、破防”系列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无禁区,越是艰险越向前,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徽集采新路。

——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维加

用“组套分组法”实现破冰

医用耗材无统一的行业标准和产品编码,产品之间难以比质比价,无法形成行业深度竞争,相关企业维护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高值耗材价格虚高问题像一块难以打破的“坚冰”。2019年7月,安徽省以骨科植入(脊柱)类、眼科(人工晶体)类为突破口,探索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针对耗材无标准无编码的难题,采取“组套分组法”,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对相关部位手术所需耗材组件分类组合,形成各种常见脊柱术式耗材“组套”,用于比价竞争。企业必须接受单个组套内全部组件的入围价,才能参加本组套谈判产品的谈判议价,从而实现了组套产品整体降价,避免了“主件降价辅件涨”的问题。

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安徽省医保局从不同医疗机构抽取15名骨科、眼科权威专家组成3个谈判小组,在全面梳理产品全国最低价、实际采购价和出厂价的基础上,建立“分层比质比价法”,按照国产、进口分层,按一线品牌、二线品牌比质量、比价格,形成合理评价体系,据此标准与企业谈判。

针对招采分离的难题,强化带量采购约束,由省属公立医疗机构组成带量采购谈判议价联合体,将分散在18家省属医院的骨科植入(脊柱)类和眼科(人工晶体)类耗材使用需求集中后统一与企业进行谈判。同时,明确谈判成功产品的采购量不得低于2018年度的80%,真正实现“以量换价、量价挂钩、招采合一”。

针对利益冲突难题,省医保、财政等部门制定了利益分配机制,将带量采购谈判议价节约资金的50%用于降低耗材结算价格,减轻患者负担,减少医保基金支出;50%用于激励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提升医院采购动力,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谈判不成功的62个产品中,54个由原集中交易目录转入备案交易目录管理,8个原备案目录内产品纳入重点监控,让中选产品获得稳定的市场预期。

针对企业负担过重的难题,安徽省医保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明确规定严禁耗材进入医院后二次议价,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简化采购程序,优先保障临床使用,医院应在到货验收合格后90天内支付货款,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实行医保基金专项预付支持医院及时向企业回款。

2019年7月30日,经过一轮入围、两轮谈判,安徽省医保局成功完成骨科植入(脊柱)类、眼科(人工晶体)类高值医用耗材谈判议价。骨科脊柱类耗材平均降价53.4%。其中,国产品类平均降价55.9%,进口品类平均降价40.5%,单个组件最大降幅95%;人工晶体耗材平均降价20.5%,其中国产品类平均降价18.1%,进口品类平均降价20.9%。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打破了价格虚高的“坚冰”。

用“整类谈判法”实现破堤

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价差过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医院、患者及医保部门。一些非过评药品规格相同,厂家不同,价差竟达几十倍,形成了居高不下的价格“堤坝”。没有一致性评价,大量国产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没办法统一衡量,进而无法开展同质竞争,所以很多地方不敢碰、不愿碰。

在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的洪流面前,没有冲不破的藩篱和堤坝。2019年年初,安徽省医保局即谋划省属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选取头孢菌素类药品开展省级带量采购谈判议价。针对未过评药品“质杂价乱”的特点,安徽创新实施“整类谈判法”,即选取相同药理功效的整类药品实行“整类谈判”。按“既有品规、既有用量”遴选原则,对头孢菌素类药品选取临床常用67个产品整类别实施谈判议价,避免单药品采购竞争性弱、替代性差的矛盾。谈判前科学设定药品质量层次。组织临床专家将拟采购药品细化为高、中、低3种质量层次的12个质量类型,结合不同产品市场最低价,形成产品质量分层与市场价格综合评价体系,在竞争机制中发现真实价格,而不是“一刀切”砍价。2019年12月27日谈判收官,最终29个产品中选。其中8种为国际一线品牌的进口(合资)药品,占27.6%。其余21种国产品中6种为“一类质量层次药品”、9种为“西药50强企业药品”,即21种国产药中15种为高质量层次药品,完全能够满足患者全方位用药需求。

用“三轮降价法”实现破圈

临床检验试剂价格长期高位运行,流通环节乱象丛生。受制于品类复杂、分类不清等原因,尤其是“专机专用”型采购模式将设备销售与试剂招标捆绑,造成临床检验试剂集采难度系数较大,一直是医药招采领域的难点。

安徽省坚持招采改革无禁区,创新招采方式,通过“三轮降价法”,引导试剂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切断流通使用环节的灰色利益链,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净化流通环境和行业生态,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一是以量划杠,筛选谈判产品。以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2020年实际采购量为依据,分别选取5大类占同一目录采购金额前70%以上的产品,作为入选谈判议价的门槛,既兼顾当前医院在用的主流产品,保证临床使用习惯,又防止市场份额较小、临床评价不高的同类产品入选目录,恶意降价抢占市场,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二是逐轮降价,挤除虚高水分。第一轮采集市场价。收集相关产品的全国省级销售中标价、挂网限价以及带量采购价的最低价、全省公立医院实际采购价等情况,形成降价预期。第二轮专家内部评价。发挥专家专业优势,把握合理比价关系,按照产品不同质量层次,差异化设定降幅,确定入围谈判价。企业要书面确定接受入围价才能获得谈判资格,实现初步降幅。第三轮双方谈判议价。专家组根据不同企业产品的特点,结合临床经验,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综合判断,与企业代表开展谈判议价,通过平等、自愿协商,确定中选价。通过逐轮降价的模式,进一步理顺临床检验试剂价格形成机制。

三是突出重点,破解行业痼疾。针对临床检验试剂采购中“专机专用”难题,一是保持稳定性。注重保持试剂品牌齐整度和覆盖面,集采过程中确保实现同质量层次、同检验功能、同价格水平的产品能相互补充替代。二是设置过渡期。对医疗机构执行中选结果设置3个月的考核过渡期,确保医院新、旧试剂产品有序切换,平稳过渡。三是适当留空间。对集中带量采购剩余用量,允许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在省药采平台采购价格适宜的非中选产品,避免非中选产品存量设备资源浪费。

四是净化环境,实现多方共赢。2021年8月25日,安徽省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工作圆满收官,88个产品谈判议价成功,价格平均降幅47.02%,实现进口产品与国产产品“同谈同降”。过去通过“钓鱼式”投放设备来捆绑试剂招标的模式,失去了利益寻租的空间。利用招采改革释放出来的费用空间,采取“价采联动”的方式,适时下调了B型钠尿肽(BNP)等检验类医疗服务价格。检验试剂价格大幅降低,减少医疗机构物耗成本支出。按纳入本次集采范围产品2020年度采购金额测算,医疗机构每年可节约采购资金1.73亿元。市场格局得到优化。中选结果既有进口成熟品牌,也有国产头部企业,行业格局从“一家独大”变成“多家争鸣”,竞争更加充分,结构更加合理。

用“三分一合法”实现破防

大型医用设备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使用技术复杂,直接关系医疗服务成本,对卫生费用增长影响大,安徽省医保局探索实行“产品分层、医院分级、项目分包、价采合一”的“三分一合”集中招标采购模式,有效破解大型医用设备招采难题。

一是产品细化分层。为解决大型医用设备缺少国家统一质量评判标准的问题,组织专家根据不同医用设备的关键技术参数开展性能评判,划分质量技术层次,实行同质竞争。

二是医院合理分级。对医院提出的采购需求,按照各医院规模级别、功能需求、技术能力和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明确采购等级。

三是项目科学分包。在产品分层、医院分级基础上,根据采购单位购置预算、功能需求,组织专家对产品层级和医院需求等级进行匹配,合理区分不同采购包之间的技术层次。设置分包时最大化考虑需求共性,尽可能集中包数,实现以量换价。

四是探索价采合一。配套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力求让集采降价成果惠及人民。探索合理制定、调整相关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实现集中招标采购与项目定价、支付标准“价采合一”。

自2021年以来,安徽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采购总金额达5.3亿元,与医院预算采购价相比,节约近2.6亿元,节资率达33%。同时,集采设备的中标价格不断走低,医院采购的性价比越来越高。比如:集采的1.5T磁共振单价首次跌破300万元,3.0T磁共振单价首次跌破600万元。中标结果呈现“一升两降一改善”局面(国产中标比提升,设备降价、企业降成本,营商环境改善),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阶段性成效,招采改革成果惠及多方。

忠诚担当是制胜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体现,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破解医药流通和采购领域的顽疾,就是新时代医保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主战场。

创新机制是冲破障碍的关键。要想突破招采方式改革面前的专业壁垒、市场局限、行业潜规等一道道障碍,必须从医药集中采购机制上入手,让过去产品质量层次不可分变为可分,同类竞争不充分变为充分,供需主体不认可变为认可,确保招采机制合理、可行、有效,才能让高值医用耗材、未过评药品、检验检测试剂、大型医用设备的集中带量采购从过去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配套激励是平稳落地的有效保障。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医药招采方式改革的核心,是改革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打破不合规的利益链条,重塑清朗的市场环境和合理的分配格局。通过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医药企业甩掉包袱,医疗机构减小风险,改革带来的红利在阳光下分配,得到各方一致认同,确保医药集中采购谈判议价的成果顺利落地,惠及人民。

文: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金维加